广西壮族自治区,简称“桂”,首府南宁市,介于北纬20°54′-26°24′,东经104°28′-112°04′之间。东界广东,南临北部湾并与海南隔海相望,西与云南毗邻,东北接湖南,西北靠贵州,西南与越南接壤,广西陆地面积23.76万平方千米,海域面积约4万平方千米。广西地处中国地势第二阶梯中的云贵高原东南边缘,两广丘陵西部,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呈现西北向东南倾斜,地跨珠江、长江、红河、滨海四大水系。地貌总体由山地、丘陵、台地、平原、石山、水面6大类构成。广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暖,雨水丰沛,光照充足。夏季日照时间长、气温高、降水多,冬季日照时间短、天气干暖。
截至2020年7月,广西下辖14个地级市,50个县,12个自治县,9个县级市,40个市辖区。
初步核算,全年全区生产总值(GDP)22156.6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3.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555.82亿元,增长5.0%;第二产业增加值7108.49亿元,增长2.2%;第三产业增加值11492.38亿元,增长4.2%。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16.0%、32.1%和51.9%,对经济稳步的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1.9%、19.9%和58.2%。
分区域看,全年北部湾经济区生产总值8124.03亿元,比上年增长2.8%;西江经济带生产总值10962.17亿元,增长3.8%;左右江革命老区生产总值3259.96亿元,增长5.7%。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强首府战略等区域重大战略加快实施,北钦防一体化建设稳步推进。
全年全区粮食种植培养面积2806千公顷,比上年增加59千公顷。甘蔗种植培养面积874.83千公顷,减少15.4千公顷。油料种植培养面积262.2千公顷,增加8.56千公顷。蔬菜种植培养面积1535.92千公顷,增加50.76千公顷。木薯种植培养面积173.77千公顷,减少4.28千公顷。果园面积1352.57千公顷,增加20.76千公顷。桑园面积198.81千公顷,增加1.92千公顷。
全年全区粮食总产量1370万吨,比上年增加38万吨,增长2.9%。其中,春收粮食产量26.0万吨,增长30.0%;早稻产量476.8万吨,增长5.3%;秋粮产量867.3万吨,增长0.9%。全年谷物产量1290.9万吨,增长2.5%。其中,稻谷产量1013.8万吨,增长2.2%;玉米产量273.3万吨,增长4.6%。
全年全区油料产量73.88万吨,比上年增长3.2%。甘蔗产量7412.47万吨,下降1.0%。蔬菜产量(含食用菌)3830.77万吨,增长5.4%。园林水果产量2461.11万吨,增长15.0%。
全年全区猪牛羊禽肉产量371.3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猪肉产量174.1万吨,下降9.4%;牛肉产量13.6万吨,增长9.7%;羊肉产量3.6万吨,增长5.3%;禽肉产量179.9万吨,增长10.5%。禽蛋产量26.7万吨,增长6.4%;牛奶产量11.2万吨,增长28.4%。全年生猪出栏2281.2万头,比上年下降9.0%。年末生猪存栏1828.3万头,比上年末增长14.3%。全年蚕茧产量37.4万吨,比上年下降0.6%。
全年全区水产品产量343.96万吨,比上年增长1.1%。其中,海水产品产量199.07万吨,增长0.7%。全年全区木材产量3600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2.9%。天然松脂72.41万吨,增长0.4%。油茶籽29.94万吨,增长14.5%。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中,电子及通信设施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3.2%,医疗仪器设施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增长8.5%。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中,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72.5%,专业方面技术服务业增长35.2%,互联网和相关服务增长23.2%。全年高技术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12.4%,其中高技术制造业投资提高20.4%。全年新能源汽车比上年增长1.9倍,光电子器件增长1.5倍,锂离子电池增长13.4%,电子元件增长10.9%。全区线上批发和零售公司实现网上商品零售额109.40亿元,比上年增长47.0%。全年全区新增市场主体89.3万户,比上年增长47.8%。年末全区实有市场主体376.1万户,比上年末增长19.8%。
全年全区全部工业增加值5221.24亿元,比上年增长1.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2.2%;股份制企业增长3.7%,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下降5.8%;非公有工业公司增长0.6%。分门类看,采矿业下降6.4%,制造业增长0.9%,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5.5%。
全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中,农副食品加工业增加值比上年下降7.8%,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增长5.4%,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下降30.6%,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10.6%,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34.8%,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21.9%,专用设备制造业下降5.7%,汽车制造业下降13.5%,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增长7.7%,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下降10.7%,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5.6%。
全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公司利润876亿元,比上年增长13.6%。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利润比上年增长8.7%;股份制企业增长19.3%,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3.8%;非公有制企业增长17.1%。分门类看,采矿业利润比上年下降18.6%,制造业增长14.4%,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8.6%。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公司营业收入利润率为4.97%,比上年提高0.55个百分点。
全年全区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1903.37亿元,比上年增长4.9%。全区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公司实现总产值5853.24亿元,比上年增长8.2%。其中国有控股企业 2679.56亿元,比上年增长14.6%。
全年全区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1820.31亿元,比上年增长3.1%;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908.81亿元,下降1.3%;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338.8亿元,下降12.9%;金融业增加值1598.0亿元,增长6.8%;房地产业增加值1923.65亿元,增长2.1%;其他服务业增加值4777.80亿元,增长7.6%。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6.5%,盈利增长46.1%。
年末全区公路总里程13.16万公里,比上年末新增0.38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6803公里,比上年末新增777公里。年末铁路营业总里程5206公里,其中高速铁路营业里程1792公里。
全年全区货物运输总量18.75亿吨,比上年增长2.4%。货物运输周转量4159.61亿吨公里,增长4.3%。全年港口货物吞吐量4.69亿吨,比上年增长23.7%,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1.39亿吨,增长0.4%。港口集装箱吞吐量616.99万标准箱,增长24.7%。
全年全区旅客运输总量3.68亿人次,比上年下降26.5%。旅客运输周转量553.96亿人公里,下降32.2%。
年末全区民用汽车保有量752.06万辆,比上年末增长11.3%,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688.62万辆,增长11.9%。轿车保有量401.93万辆,增长13.5%,其中私人轿车385.78万辆,增长14.3%。
全年全区完成邮政行业业务总量215.3亿元,比上年增长35.0%。快递业务量7.79亿件,比上年增长38.1%。年末快递服务网点8214个,比上年末增加1225个。已通邮的行政村比重达到100%。全年完成电信业务总量4826.07亿元,比上年增长34.5%。年末全区电线万户,其中移动电线万户。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1651万户,比上年末增加203万户;移动网络用户4799万户,增加349万户。年末互联网用户6450万户,比上年末增加315万户。全年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60.20亿G,比上年增长42.7%。互联网宽带接入通达的行政村比重达到100%。
全年全区安排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2799项,资助经费71091.90万元。其中,重点研发计划经费17631万元,技术创新引导专项经费14171.50万元,科技基地和人才专项经费23599.35万元,自然科学基金10853万元。取得省部级以上登记科技成果6171项,其中,应用技术成果5571项,软科学研究成果6项,基础理论成果594项。全年全区获广西科技进步奖项目160项,其中,特别贡献奖2项,自然科学奖23项,技术发明奖28项,科学技术进步奖107项。全年全区专利申请量54149件,比上年增长29.0%,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13703件,比上年增长10.0%。全年全区授权专利34463件,比上年增长51.9%,其中授权发明专利3518件,比上年增长3.1%。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为5.12件,比上年增长11.3%。全年共签订技术合同9742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565.71亿元,比上年增长43.5%。
年末全区共有产品检验测试实验室(指全区获得省级实验室资质认定的检验检测实验室)1553个,国家级检验测试中心9个,自治区级检验测试中心32个。全区累计完成产品认证企业个数(有效期内)1478个。全区共有法定计量技术机构85个,全年强制检定计量器具305.62亿台(件)。累计制、修订区域标准数2229个,共有地理标志保护产品92个。
全年全区研究生教育招生1.99万人,在校研究生4.67万人,毕业生1.11万人。普通高等教育招生38.35万人,在校生118.4万人,毕业生26.30万人。各类中等职业教育(不含技工)招生27.10万人,在校生69.99万人,毕业生19.10万人。普通高中招生40.87万人,在校生115.10万人,毕业生33.70万人。普通初中招生75.50万人,在校生225.50万人,毕业生70.70万人。普通小学招生85.90万人,在校生507.20万人,毕业生74.70万人。特殊教育招生0.75万人,在校生4.20万人,毕业生0.51万人。学前教育在园幼儿226.60万人。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96%,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91%。
年末全区共有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115个,文化馆124个,博物馆143个,国有艺术表演团体95个。全区共有52个项目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914个项目列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年末全区共有广播电视台90座。有线万户。年末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8.2%,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9.2%。全年出版各类报纸4.66亿份,各类期刊0.35亿册,图书3.19亿册(张)。
全年全区入境过夜游客24.68万人次,比上年下降96.0%;国际旅游(外汇)消费0.79亿美元,下降97.8%。接待国内旅客6.61亿人次,下降24.0 %;国内旅游消费7262.08 亿元,下降27.4%。旅游总消费7267.53亿元,下降29.0%。
年末全区共有医疗卫生机构33875个,其中医院733个,乡镇卫生院126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84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10785个,村卫生室19298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21个,卫生监督所(中心)125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05个。年末全区卫生技术人员37.21万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2.55万人,注册护士16.75万人,乡村医生和卫生员3.01万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29.56万张,其中医院20.20万张,乡镇卫生院7.29万张。截至年末,全区累计报告新冠病毒肺炎确定诊出的病例266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264例,累计死亡2人。全区共有320家医疗卫生机构提供新冠病毒核酸检验测试服务,总检验测试能力达到40万份/天。
全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年增长4.2%,其中,第一产业投资提高9.9%;第二产业投资提高9.4%,其中工业投资提高7.7%;第三产业投资提高2.6%。基础设施投资提高12.9%。民间固定资产投资下降6.1%。
全年全区房地产开发投资3845.62亿元,比上年增长0.8%。其中住宅投资2983.51亿元,增长2.0%;办公楼投资71.39亿元,下降32.2%;商业营业用房投资287.59亿元,下降10.7%。商品房销售面积6729.02万平方米,增长0.3%,其中住宅 6007.45万平方米,下降1.1%。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积1281.21万平方米,比上年末增加 12.25万平方米。其中,商品房待售面积668.82万平方米,减少33.63万平方米。
广西壮族自治区总共是38家上市公司的注册所在地,其中食品加工行业的上市公司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数量占有一定的优势;在按市值分类时,化工合成材料、电力、证券、专用设备的占比较高。同时,从宏观角度来看,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上市企业未来的发展大多分布在在有化工合成材料、证券行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占比都较高。
恒逸石化致力于发展成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石化产业集团之一,通过实现资源共享、产业协同,全方面提升综合竞争力,目前已逐步形成“涤纶+锦纶”双纶驱动的石化产业链为核心业务,石化金融、石化贸易为成长业务,化纤产业大数据、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为新兴业务的“石化+” 多层次立体产业布局。
公司综合竞争优势多年位居行业前列,主要的产品有精对苯二甲酸(PTA),参控股产能达到1,350万吨;己内酰胺(CPL)产能30万吨;聚酯(PET)切片、瓶片以及涤纶预取向丝(POY)、涤纶牵伸丝(FDY)、涤纶加弹丝(DTY)、短纤等差别化产品,参控股产能共410万吨。聚酯产品用途广泛,与国计民生需求息息相关,大多数都用在纺织服装、家纺和产业应用。在差别化和高的附加价值产品领域,公司“逸钛康”无锑环保聚酯切片及纤维、阳离子聚酯切片及纤维、超高弹纤维、仿兔毛纤维、异形丝、色丝、母丝、逸竹丝、逸龙丝、逸彩丝等差别化产品初具规模。
同时,公司持有浙商银行748,069,283股,持股票比例4.00%,浙商银行已于2016年3月30 日在香港联交所上市(股票代码:HK02016)。2019年11月26日,浙商银行于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长期以来,恒逸坚定不移地围绕化纤、石化产业链不断向上游延伸,扩大产业配套功能、丰富石化产品,力争将恒逸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石化产业集团之一。浙商银行“AH”股成功的上市联动,不仅为企业来提供了稳定收益和增值来源,更是公司“产融互动”的战略布局的里程碑。
公司自成立以来,紧紧围绕“巩固、突出和提升主营业务竞争力”的战略方针,联合战略合作方实现优势互补,不断向石化产业链上游延伸。未来,公司蓄力前行,借助文莱PMB石油化工项目实现又一次的跨越式前进。该项目是公司与文莱政府合作的一个以原油、凝析油为原料的炼油化工一体化项目,是国家“一带一路”重点建设项目,具有高度战略意义,是公司向国际产能合作、产业链一体化战略目标迈出的关键一步,同时将建设成为中文两国友好合作的典范。
广西桂冠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桂冠电力”)创立于1992年9月,当时负责开发建设经营广西红水河百龙滩水电站,是全国第一家以股份制形式筹集资金进行大中型水电站建设的企业。1994年1月,红水河大化水电厂经营性资产评定估计后入股桂冠电力,增强了公司滚动开发的实力。2000年3月,桂冠电力A股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市。
桂冠电力是中国大唐集团公司的控股子公司,目前拥有广西岩滩、平班、大化、百龙滩、乐滩以及四川天龙湖、金龙潭、仙女堡、沿渡河共9座水电站、合山1座火电厂和山东烟台、贵州四格5个风电场,可控装机容量为537.25万千瓦,其中水电380.9万千瓦、火电133万千瓦、风电23.35万千瓦。
桂冠电力成立以来,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安全生产为基础,以管理提升为抓手,秉持价值思维、效益导向的理念,大力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建设,坚持以红水河流域开发为主线,以水电开发与运营为主导产业,适当发展其他清洁能源,实现可持续发展,装机容量、发电量快速提高,短短几年便成为了广西最大的发电企业,为广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截至2013年12月31日,公司总资产219.27亿元、净资产34.67亿元、净资产收益率6.10%。
桂冠电力“十二五”发展基本思路是:立足广西,对全国,热情参加国际竞争,通过实施资产重组、并购,重点发展水电,积极开发风电等可再次生产的能源,适当发展优质火电,适时进军核电,积极发展上下游产业,至“十二五”期末,整合成为全国规模一流、管理一流的大型电力上市公司。
步入2014年,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发展形势正发生深刻变化,电力行业正迎来新一轮更深层次的改革。桂冠电力将抓住有利时机,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充分的发挥自身技术优势、资金优势和区位优势,加快企业未来的发展步伐,努力实现清洁发展、节约发展、和谐发展和创新发展的目标,为股东创造丰厚的回报,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国海证券是一家涵盖证券、基金、期货、私募股权投资、另类投资等多元业务体系的全国性上市综合金融服务企业。企业成立于1988年,前身为广西证券公司,是国内首批设立也是在广西区内注册的唯一一家证券公司。2001年,增资扩股并更名为国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2011年8月,借壳桂林集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登陆A股市场,更名为国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 000750),成为国内第16家上市证券公司。
公司坚持“诚信、合规、稳健”的经营理念,依托良好的股东背景、完善的法人治理,打造高效灵活的市场化机制,培育简单务实的企业文化,凝聚专业的人才队伍, 抓住了中国长期资金市场及证券业改革发展的历史机遇,实现持续加快速度进行发展。截至2020年6月末,公司在全国19个省级区域设有15家分公司、125家证券营业部,控股国海富兰克林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国海良时期货有限公司,全资设立国海创新资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形成了以零售财富管理、机构和企业综合金融服务双轮驱动,资产管理、销售交易、网络金融、研究、信用业务等为支撑的业务体系,为个人、企业、机构及政府客户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务。
证券经纪;证券投资咨询;与证券交易、证券投资活动有关的财务顾问;证券承销与保荐;证券自营;证券资产管理;证券投资基金代销;为期货公司提供中间介绍业务;融资融券;代销金融产品。
证券投资咨询、证券业务外汇经营资格、网上证券委托业务资格、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成员资格、国债承销业务资格、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参与人资格、增值电信业务资格、军工涉密业务咨询服务资格、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主办券商业务资格、保险兼业代理业务资格、代理证券质押登记业务资格、约定购回式证券交易业务资格、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资格、私募基金综合托管资格、港股通资格、期权结算业务资格、客户资金消费支付服务资格、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期权交易参与人资格、互联网证券业务试点资格、受托保险业务资格、银行间债券市场尝试做市业务权限、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期权自营交易权限、深港通下港股通业务交易权限、上海票据交易所中国票据交易系统接入权限、上海票据交易所中国票据交易系统资管接入权限、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期权业务交易权限等。
广西柳州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简称“柳钢集团”)位处我国泛珠三角、大西南与东盟经济圈黄金区位,是我国华南、西南地区乃至泛北部湾经济圈的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拥有柳州本部、防城港钢铁基地和玉林中金不锈钢基地三大生产区域。
全球钢企50强、中国企业500强的柳钢集团员工超3万人,资产总额、年营业收入均超1000亿元,具备年产钢2300万吨综合生产能力。
钢铁意志,大海情怀。柳钢集团秉承“包容、创新、超越、共享”的核心理念,大手笔实施沿海战略,加快发展向海经济,构建了以柳州本部生产基地为中心,防城港钢铁基地和玉林中金不锈钢基地为两翼的“一体两翼”钢铁发展版图。
以大国之材造大国重器,国家鸟巢体育场、中国天眼、港珠澳大桥、核电站都有柳钢产品的精彩。在满足华南,辐射华东、华中、西南市场的同时,还远销东亚、南亚、欧洲、美洲、非洲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大范围的应用于汽车、家电、石油化学工业、机械制造、能源交通、船舶、桥梁建筑、金属制作的产品、核电、电子仪表、医疗器械、厨具与卫浴、建筑与装潢等行业。
防城港钢铁基地,是国家钢铁工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战略布局。项目总投资480亿元,一期项目具备年产钢能力920万吨。2020年6月28日,防城港钢铁基地项目(一期)全线投产,一个产品、技术、管理、环保一流的千万吨级大型临海钢铁精品新基地,巍然屹立北部湾畔
玉林中金不锈钢基地,拥有从镍矿进口到终端产品的全产业链运营优势,致力于镍铁、镍合金及其延伸、深加工产品的研发技术及生产销售。2019年1月,总投资56亿元镍铁冶炼项目开工建设,2020年12月,该项目(一期)高炉系统热风炉顺利点火烘炉,我国南方重要的不锈钢产业基地正加快形成。
“4+X”柳钢特色多元产业体系,以冶金全产业链和周边区域相关服务为业务重点,着重发展贸易与物流、能源与化工、环保与资源综合利用、服务业四大多元板块,培育发展钢材深加工、新材料、金融、信息化、工程建设、健康养老等若干新兴起的产业,“十三五”末,多元产业营收超450亿元,呈现出钢铁主业与多元产业“两翼齐飞”的新格局。
北京天下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2009年11月25日成立。法定代表人李檬,公司营业范围包括:开发、生产计算机软件;网络系统集成;电脑图文设计;销售自产产品;通信设施的批发;软件技术的开发;转让自有技术;技术咨询;基础软件服务;应用软件服务;营销策划;设计、制作、代理、发布广告等。
天下秀数字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基于大数据的技术驱动型新媒体营销服务企业,致力于为广告主提供智能化的新媒体营销解决方案,实现产品与消费者的精准匹配,帮助广告主低成本获取客户以及带动产品营销售卖和口碑转化,同时帮助海量文化创意产业、数字内容产业的新媒体从业者实现高效便捷的价值变现。作为国内一家以社会化营销为业务核心的公司,天下秀发展至今已有10年的历程,在2017年完成了6亿元人民币C轮与C+轮融资后,以100亿的估值跻身独角兽行列,成为国内新媒体商业领域一家独角兽企业。目前已累计为国内外450余家品牌企业广告主、8万余家中小企业、广告主提供社会化营销服务,并积累了超过86万家新媒体资源,覆盖微博、微信、抖音、快手、喜马拉雅FM、映客等多个主流新媒体平台;天下秀凭借多年来在品牌咨询、广告策划、平台资源、自媒体资源、大数据技术等多方面的综合竞争优势,获得众多知名品牌客户的认可。天下秀旗下拥有WEIQ、SMART、克劳锐,三大品牌矩阵。三大品牌涵盖了自媒体广告交易、社会化创意营销、自媒体版权及价值排行,致力于打造完整的新媒体行业全生态。公司目前已有员工700余人,总部在北京三里屯,上海、广州、深圳等地均有分公司和办事处。
光年学院是IMS(天下秀)新媒体商业集团的内部培训学院,承担着为集团培养新鲜力量、为各战斗中心培养储备人才、为管理层以及高管输送能量的责任。目的是营造一个重视专业、善于分享、追求卓越的学习氛围;最终建立一支灵活的、能够持续发展的学习型组织。
广西柳州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简称“柳钢集团”)位处我国泛珠三角、大西南与东盟经济圈黄金区位,是我国华南、西南地区乃至泛北部湾经济圈的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拥有柳州本部、防城港钢铁基地和玉林中金不锈钢基地三大生产区域。
全球钢企50强、中国企业500强的柳钢集团员工超3万人,资产总额、年营业收入均超1000亿元,具备年产钢2300万吨综合生产能力。
钢铁意志,大海情怀。柳钢集团秉承“包容、创新、超越、共享”的核心理念,大手笔实施沿海战略,加快发展向海经济,构建了以柳州本部生产基地为中心,防城港钢铁基地和玉林中金不锈钢基地为两翼的“一体两翼”钢铁发展版图。
防城港钢铁基地,是国家钢铁工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战略布局。项目总投资480亿元,一期项目具备年产钢能力920万吨。2020年6月28日,防城港钢铁基地项目(一期)全线投产,一个产品、技术、管理、环保一流的千万吨级大型临海钢铁精品新基地,巍然屹立北部湾畔。
玉林中金不锈钢基地,拥有从镍矿进口到终端产品的全产业链运营优势,致力于镍铁、镍合金及其延伸、深加工产品的研发技术及生产销售。2019年1月,总投资56亿元镍铁冶炼项目开工建设,2020年12月,该项目(一期)高炉系统热风炉顺利点火烘炉,我国南方重要的不锈钢产业基地正加快形成。
技术创新与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双轮驱动,柳钢集团建成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汽车用钢工程中心、博士后工作站等研发平台,先后与东北大学、武汉科技大学、华为公司等多家知名高校与企业合作。5G数字化智慧工厂迭加大数据和云计算搭建更智能和网络化的制造流程链,主流产品为冷轧卷板、热轧卷板、中厚板、带肋钢筋、高速线材、圆棒材、中型材、不锈钢等高技术上的含金量、高的附加价值的绿色钢铁精品,已形成60多个系列、500多个品种。
以大国之材造大国重器,国家鸟巢体育场、中国天眼、港珠澳大桥、核电站都有柳钢产品的精彩。在满足华南,辐射华东、华中、西南市场的同时,还远销东亚、南亚、欧洲、美洲、非洲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大范围的应用于汽车、家电、石油化学工业、机械制造、能源交通、船舶、桥梁建筑、金属制作的产品、核电、电子仪表、医疗器械、厨具与卫浴、建筑与装潢等行业。
“4+X”柳钢特色多元产业体系,以冶金全产业链和周边区域相关服务为业务重点,着重发展贸易与物流、能源与化工、环保与资源综合利用、服务业四大多元板块,培育发展钢材深加工、新材料、金融、信息化、工程建设、健康养老等若干新兴起的产业,“十三五”末,多元产业营收超450亿元,呈现出钢铁主业与多元产业“两翼齐飞”的新格局。
向海图强,逐梦深蓝。柳钢集团将积极践行和越发展之道,借力中国制造2025,向着“建一流集团 做世界强企 创领先价值 铸百年品牌”的企业愿景提速跃进,力争在“十四五”期迈入世界500强,浓墨重彩续写新时代的发展传奇。
广西建工集团是绿地集团成员企业,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千亿元企业,业务涵盖建筑施工与安装、房地产、建筑机械制造与租赁、混凝土、建材销售、基础设施投资、国际业务、矿业等板块,形成一业为主、多元并进的发展格局。旗下有子公司30家,其中特级资质企业7家。获东方金诚、中诚信双AAA信用评级。在职员工3.3万人,拥有各类专业方面技术人员近1.8万人,建造师1万多人,提供就业岗位超25万个。2020年8月,与世界500强企业——绿地集团实施战略重组,形成国有资本、绿地集团、核心员工三元持股结构的混合所有制企业。
广西建工集团以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为己任,恪守“品质源于责任、诚信创造价值”核心理念,以传统建筑承包商向建筑发展服务商转型为主线,深化改革,开拓创新,做强做优建筑安装主业,做大做强延伸业,发展新业务、培育新动能,促进企业高质量跨越发展。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1202.31亿元,名列中国企业500强第185位。
广西建工集团立足广西、对全国、开拓海外,持续扩大发展半径,坚持品质与速度并重,做到言必实、行必实、功必实,用责任与担当炼就“敢打硬仗、敢做善成”的建筑铁军,用品质与诚信建造数以千计的精品工程,赢得了海内外广大新老客户的高度赞扬。在国内,港珠澳大桥珠海口岸综合楼、敦煌莫高窟保护利用工程、南宁机场T2航站楼、百色干部学院等一大批大中型工程建设项目,见证了广西建工“建筑铁军”的过硬实力。在国外,乘着“一带一路”的东风,积极开拓东南亚、非洲市场,不断创造新业绩,越南岘港大酒店荣获国家优质工程银质奖(海外);索马里国家剧院被誉为“索中友谊之花”;在泰国和埃塞俄比亚建设的多个糖厂项目创造了建设用时最短、运营产糖最快的记录,树立了行业典范,被誉为“创造了中国速度”、“打响了中国品牌”,成为广西参与“一带一路”的中国新名片和广西国有企业“走出去”的排头兵。
广西建工集团坚持“质量第一”,注重质量过硬、技术过硬、管理过硬,工程质量一次交验合格率从始至终保持100%,荣获823项省级优质工程奖,68项国家优质工程奖,广西建筑行业第一个自治区主席质量奖,147项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工地,3项詹天佑大奖,30项中国建设工程最高奖——鲁班奖(其中荣获广西首个群体性居住小区鲁班奖、广西首个境外鲁班奖),是广西质量安全方面获奖最多的企业;累计获得专利781项,国家级工法22项,省级工法1123项,是广西自主知识产权和科学技术创新方面有重要影响力的单位。
广西建工集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推进企业转型发展,积极发展新业务、培育新动能,大力推进科学技术创新,成为全国装配式建筑第一批示范基地,形成了关联度高、领域宽、辐射广的产业集群。拥有4个技术探讨研究中心,建成4个装配式建筑生产基地和2个智能制造基地。环保产业逐步扩大,建材电子商务平台基本建成,世界领先的食糖生产线影响力持续提升。
品质源于责任,诚信创造价值。扬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风帆,广西建工集团将遵循高水平质量的发展要求,以绿地集团“大基建”战略为指引,以“转机制,调方式,抓创新,强管理,重实干”为工作方针,以由建筑承包商向建筑发展服务商转型为主线,推动结构调整,坚持改革创新,强化管理管控,在新时代展现新气象、造就新业绩、铸造新辉煌,力争到2023年跻身世界500强行列,成为受人尊敬和推崇的国际化公司集团,为建设壮美广西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广西北部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由原北投集团(2007年成立)与广西新发展交通集团(2003年成立)于2018年9月重组成立,是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直属大型国有独资公司集团。重组后的北投集团在传统竞争性业务的基础上,承担政府公路及其他公共设施建设等重大专项任务,业务布局主要为交通基建、产城投资、口岸物流、环保水务、金融等几大板块,集设计咨询、研发技术、投资开发、施工建造、运营维护为一体,产业链完整、行业全覆盖、专业领域齐全,具备大型工程建设项目的全过程运作总实力,能为基建全领域提供投资融资、咨询规划、设计建造、管理运营等一揽子解决方案,致力于成为立足北部湾经济区、对接东盟、面向全球的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千亿级龙头企业。
北投集团历史悠远长久、文化醇厚、业绩辉煌,是广西基础设施建设的主力军和排头兵,在国内同行业具有较高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现有广西路桥集团、广西交通设计集团、广西交科集团、广西北投环保水务集团、广西北投口岸集团等二级企业24家,员工1.7万人。集团公司资产总额1898亿元,净资产666亿元,资产负债率64.94%,主要经济指标居广西壮族自治区直属企业前列,连续在自治区国资委业绩考核中获评A级企业;信用评级为AAA,获评“广西十佳企业”,稳居中国企业500强、位列第399位,广西企业100强第7位。
北投集团具有几大独特优势:一是全产业链优势。集团公司专业领域齐全,建筑资质全覆盖,产业链整合能力较强,运作实施的基建项目周期短、成本低、品质好。二是人才技术优势。集团公司系广西交通建设人才小高地、技术大熔炉,中高级职称专业方面技术人员达5000人,约占员工总数的30%,拥有多个院士团队和“3室4站13心1高地”科学技术创新集群(3个国家行业重点实验室、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个院士工作站、13个国家和省部级技术研究中心、1个广西交通建设人才小高地),获鲁班奖、詹天佑奖、国家科技进步奖、自治区主席质量奖、全球基础设施光辉大奖等500余项,自主创新的拱桥建造技术达国内领先、世界领先水平,创造了多个“世界第一拱”记录。三是大型项目运作综合能力优势。集团公司依托全产业链作支撑,并有雄厚的资金实力和融资优势,能保证大型工程建设项目能够顺利实施。
迈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北投集团将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主动融入国家发展的策略,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大力实施“一三四五”战略目标,聚焦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优化布局结构,深化企业改革,强化党建引领,奋力谱写企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新篇章,为把集团公司建设成为以北部湾经济区为核心、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基础设施领域全产业链综合服务运营商而努力奋斗。
广西北部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由原北投集团(2007年成立)与新发展集团(2003年成立)于2018年9月重组成立,是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直属大型国有独资公司集团。集团公司主要是做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及运营、产城投资、贸易物流、水务环保投资及运营、金融等五大业务,全力为客户提供集“设计咨询、研发技术、投资开发、施工建造、运营维护”为一体的一揽子解决方案和一体化服务,致力于成为立足北部湾经济区、对接东盟、面向全球的基础设施领域全产业链综合服务运营商。
集团公司总资产突破1000亿元,挺进中国企业500强,系“广西十佳企业”“广西优秀企业”,信用评级为AAA级,拥有广西路桥集团、广西交通设计集团等知名子品牌,是全国独具优势的交通基建全产业链企业、全国省属施工公司前三强、全国交通行业具备极其重大影响力的科研咨询企业、西部交通勘察设计总实力突出企业,是我区基建领域涉及专业广、业务种类多、产业链完整的企业集团。
着力破除安于现状思想,树立责任意识,形成说干就干、干就干好的铁的作风;着力破除本位主义思想,树立大局意识,形成集团一盘棋,干事创业一条心,协调联动一股绳;着力破除因循守旧思想,树立创新意识,大力推行简政放权,敢于打破条条框框的束缚和路径依赖,用新思路破解新难题,用新模式应对新情况;着力破除消极懈怠思想,树立争先意识,坚持树一流目标,做一流工作,创一流业绩;着力破除粗放发展思想,树立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意识,强化全面风险管理,反对盲目扩张、低质量高风险经营。
要坚持战略自信,紧紧围绕“一三四五”基本思路,一以贯之、一脉相承,一张蓝图绘到底;要坚持管理自信,在继承发扬多年形成的优良管理传统的同时,提升战略管理的统领作用,健全风险管理体系,不断的提高专业整合能力、产业链整合能力、集成化管理能力;要坚持文化自信,就是对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决策部署充满自信,对集团公司历史沉淀和创造锤炼的企业文化充满自信,对北投人的责任使命充满自信。要坚持发展自信,既要对集团公司10多年经历和核心子公司60多年发展历史倍感鼓舞,又要对新时代北投人打造“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基础设施领域全产业链综合服务运营商”的宏伟前景,满怀豪情。
深化思想认同、战略认同、管理认同、文化认同。贯彻落实集团公司“一三四五”基本思路,推动企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建设更具凝聚力的企业文化,让北投人同心同德、同向同行、同力同梦。
广西农垦集团创建于1951年,是自治区人民政府直属的国有大型现代公司集团,中国制造业500强、广西50强企业,是保障国家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国家队、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的示范区。集团拥有202万亩土地,资产总额562亿元,下辖28家二级企业,其中10家专业集团公司、18家农场公司,分布在广西14个市45个县(区)。
近70年来,广西农垦传承“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的农垦精神,从始至终坚持“以农为本”,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的经济体系,农工商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拥有3家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有突出贡献的公司、10家广西重点有突出贡献的公司、2个广西千亿元产业研发中心,建成1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核心种猪场和19个自治区级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31家企业建立了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17种农产品实现全程质量可追溯,培育了2个中国名牌农产品、21个广西名优名牌产品,形成了农业现代化、工业规模化、企业集团化发展的良好格局,是广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广西农垦大力实施“走出去”发展的策略,重点在印尼、越南、缅甸、俄罗斯等国家实施了4个海外项目,累计投入资金3.6亿美元,涉及境外经贸合作区、木薯变性淀粉加工、剑麻种植及加工、农产品加工及仓储物流中心等行业领域,是广西企业对外合作的排头兵。
当前,广西农垦深入贯彻中央和自治区关于农垦改革发展的决策部署,以建设现代农业“大基地、大企业、大产业”为方向,紧紧围绕“一年打基础、三年上台阶、八年大跨越”发展的策略,深耕“一核三新”主导产业(即发展以糖业、畜牧、木薯淀粉、剑麻、茶叶、果蔬为重点的现代农业核心产业,培育壮大健康文旅、商贸流通、金融服务三个新业态),全力打造“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有突出贡献的公司、乡村振兴有突出贡献的公司、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有突出贡献的公司”;按照“良品生活·源自农垦”的价值理念,全力构建从田间到餐桌的安全食品产业链,延伸供应链,打造农垦粮油、食糖、牛奶、肉类、果蔬“食品王国”,努力形成全区乃至全国农业领域的航母。
广西信发铝电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氧化铝的企业。筹建于2009-11-15,现有职工总数(100-200人)人,注册投资的金额 4215471、总资产 4215471(单位万元)。
广西信发铝电有限公司自成立以来,凭借“诚信铸就”的经营理念,凝聚了一批有着实力技术和管理人才的团队,发挥的技术、管理优势,为客户的提供了大批满意产品。
广西信发铝电有限公司从始至终坚持“用户的需求,我们的追求”的服务宗旨,管理创造价值,服务提升优势,品质至上,服务至优是我们的发展理念。团结、、务实、奋进是矢志不渝的追求。企业倍加珍惜每一分荣誉,坚持质量、用户至上、以质兴业、以优取胜的经营宗旨,不断将良好产品贡献社会,与社会各界优势互补。
百色市境内矿产资源丰富,其铝土矿储量在广西占有重要位置,是全国生态型铝产业示范基地。丰富的铝土矿资源为电力公司可以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不少大规模的公司慕名而来在百色安家落户,其中就有知名度比较大的广西信发铝电有限公司。这几年,因为电力改革的红利推动,广西信发铝电有限公司发展的动能也更足了。
广西信发铝电有限公司是信发集团贯彻落实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促进广西及百色革命老区经济发展的重大举措。同时公司的成立对于信发集团进一步实施跨区域合作,立足国内、面向国际、做大做强,增强国际竞争力和市场抗风险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广西信发铝电有限公司是信发集团在素有风景小桂林,气候小昆明之美誉的广西百色市靖西县投资兴建的集发电、矿山、氧化铝、电解铝、碳素等产业于一体的现代化企业。 2007年5月,广西信发电解铝、氧化铝、热电厂同时开工建设,仅用6个月的时间便实现一期电解铝顺利送电。公司的成立推动了信发集团进一步实施跨区域合作,立足国内、面向国际、做大做强,增强国际竞争力和市场抗风险能力。
广西信发铝电有限公司是信发集团贯彻落实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促进广西及百色革命老区经济发展的重大举措。同时公司的成立对于信发集团进一步实施跨区域合作,立足国内、面向国际、做大做强,增强国际竞争力和市场抗风险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广西信发铝电有限公司是信发集团在素有“风景小桂林,气候小昆明”之美誉的广西百色市靖西县投资兴建的集发电、矿山、氧化铝、电解铝、碳素等产业于一体的现代化企业。
2007年5月,广西信发电解铝、氧化铝、热电厂同时开工建设,仅用6个月的时间便实现一期电解铝顺利送电,2007年12月份成功浇铸出第一批铝锭。08年3月份,电厂一期发电机组顺利发电,08年5月份氧化铝一期工程正常投运。该项目建设全部符合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主要领导要求广西加快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的指示精神,对于贯彻落实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改变百色革命老区的落后面貌,促进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极大地拉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极大地解决了当地社会的就业问题。
今年是中国成立100周年,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是着力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第一年,做好今年工作意义重大。今年我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以上,财政收入增长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提高1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以上,进出口总额增长7%以上,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降碳目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稳步的增长基本同步,城镇新增就业3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粮食产量稳定在1370万吨。以上描述的目标是在认真测算并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基础上提出来的,有条件有支撑,必须确保实现,同时全力以赴争取更好的成绩。
进入新发展阶段,新发展格局正在加速构建,区域竞争日趋激烈,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我们一定要全力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必须起步就要提速、开局就要争先,必须毫不放松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防控策略,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产业是我区最大的短板,工业是最大的弱项,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不足是最大的制约,我们要用最大力气补短板、强弱项、破制约,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
加快推动工业崛起。力促企业达产稳产增产,建立自治区、市、县分级负责的特派员服务企业制度,聚焦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强化精准调度和服务,推动石化、汽车、电子信息、饲料、粮油加工等行业恢复性增长。掀起高质量工业项目建设新高潮。推进“双百双新”项目400个以上,新开工百亿项目20个以上。开展新一轮“千企技改”。着力加快补链强链延链,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工程。强化科学技术创新,持续推进创新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坚持“前端聚焦、中间协同、后端转化”,实施“千企科学技术创新”工程,推进50项科技重大专项项目,打好汽车、机械、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等重要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加快创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一批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
开展“百亿强企”“千亿跨越”大企业大集团提升行动,推进百家单项冠军、百家专精特新“小巨人”、百家有突出贡献的公司“三百培育工程”。推动传统产业生态化绿色化改造,打造绿色工厂20个以上,加快六大高耗能行业节能技改。集中优势资源向工业聚集、向项目聚力,强化土地、资金、人才、物流等政策支持。把产业投资放在第一位,全方面推进工业抓项目扩投资调结构三年行动,力争三年累计工业投资万亿元,年均增长20%左右。
加大财政资金和政府专项债券等投入,三年内每年统筹400亿元支持工业发展。建设工业园区标准厂房1200万平方米以上。加强千亿级产业园区建设协调工作。实施新一轮盘活存量土地专项行动。强化财政金融联动,深入开展“桂惠贷”,实施金融7个“千亿工程”。抓好企业上规入统培育工作。我们要咬定青山不放松,坚决打赢产业振兴攻坚战,不破楼兰终不还!
加快提升服务业。全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推动先进制造业、现代特色农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加快建设检验测试服务平台。升级发展康养、文化、体育、家政等生活性服务业。提速恢复交通运输、仓储物流、文化旅游、会展服务等行业。推动一批大健康和文旅重点项目建设,落实和完善文旅消费政策,打造“一键游广西”智慧旅游平台,力争旅游人数和消费恢复至2019年水平。推进一批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提档升级,加快中国—东盟检验测试认证高技术服务集聚区二期项目建设。
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实施新一轮县域经济提升行动,打造特色优势产业,完善县域产业园区基础设施,推进产城融合,支持一批工业大县建设特色产业集聚区。发展“一县一业”“一村一品”现代特色农业,建设农业产业强镇强村,打造一批农产品加工集聚区,积极发展现代农业物流。实施县城综合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开展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工作。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我们要跑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接力赛”,把“三农”工作的重心转移到乡村振兴上来,推动脱贫攻坚工作体系平稳转型,做到工作不留空档、政策不留空白。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和安置区管理。集中支持一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发展,完善推广县级“5+2”、村级“3+1”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模式。保留并调整优化原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持续提升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能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改治理提升和乡村风貌提升行动,持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推动粤桂乡村振兴协作,引导非公有制企业热情参加“万企兴万村”行动。
深挖农业增长潜力。扩大农业农村有效投资,力争三年累计投资万亿元。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建设250万亩高标准农田,确保粮食种植培养面积稳定。强化糖料蔗生产保护区建设和监管。推进农业机械化。全力发展现代种业,建设一批现代种业基地、农业科学技术园区。深入实施生猪生产恢复发展三年行动,推广“铁桶计划”等养殖模式,抓好非洲猪瘟常态化防控,确保生猪存栏2320万头、出栏2720万头。培育牛羊养殖业新增长点,发展优质牧草种植,打造肉牛肉羊、奶水牛全产业链,力争牛羊出栏380万头(只)以上。扩大蔬菜生产,力争产量增长5%。
推进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深入实施油茶“双千”计划。全力发展水果、茶叶、桑蚕、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大力培育地理标志商标、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提升“广西好嘢”农产品品牌影响力。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继续推进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全力发展林下经济,加快建设国家级林业产业园区、重点林产品加工园区。加快农村产业融合,推动农产品全产业链和规模化优质化品牌化发展。
办好“广西33消费节”等促销活动,加快恢复零售、住宿、餐饮等行业消费。依法打击成品油非法销售。促进汽车、食品、家电、家具家居、石油及其制品类等重点商品消费。推动重点商贸企业拓展网络在线营销,加快发展“云消费”,规范引导“直播带货”等消费新模式,推进县域农村电商建设。实施品质提升工程,提高“桂字号”品牌竞争力,推动“桂品出乡”。培育百亿级专业市场、品牌连锁企业、大型商贸企业,建设一批物流网项目。全力发展夜间经济。健全农村流通体系。开展放心消费创建活动,让老百姓买得放心、用得称心、吃得安心、游得开心。
抓住RCEP签署和中欧投资协定完成谈判的重大机遇,实施“外贸强基础”和“千企开拓”工程,在电子信息、有色金属、工程机械、汽车、装备制造等领域培育壮大一批外贸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加快边境贸易创新发展,实施“百企入边”行动,开展边境口岸建设大会战,推动龙邦、水口等口岸扩大开放,积极推动边民互市进口商品落地加工试点,恢复东兴码头等互市点运营,力争边民互市贸易额增长20%以上。
加快实现优进优出,提升大宗商品进口供应链金融服务,进一步畅通铁矿砂、铜矿砂、大豆等大宗商品进口,扩大发展铜精矿“保税混矿”试点业务。实施“加工贸易+”行动计划,推动加工贸易额突破千亿元。推进中国—东盟跨境产业园和物流体系建设。加快南宁、崇左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提升发展国家级、自治区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建成外商投资“一站式”服务平台,完善外商服务“直通车”协商机制,大力引进外商外资,实际利用外资增长20%。
抓实抓好西部陆海新通道这个事关发展全局的牵引工程,实施北部湾国际门户港三年行动计划,加快钦州—北海—防城港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推进50个港航项目,建成防城港赤沙作业区3号泊位等13个项目,实现15万吨级集装箱船通航,拓展国际航线,下大力气降费提效,力争北部湾港集装箱吞吐量达到600万标箱,通道海铁联运班列超过6000列。
推动中国—东盟博览会升级发展,实行“云上东博会”全年在线、常态化运行,持续打造高层对话、经贸合作、专业交流平台,提高经贸实效,促进投资合作。加快建设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完成国家赋予的改革试点任务95%以上,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创新成果,实现入驻企业总数3.5万家,建成中国—东盟经贸中心。建好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加快中国—东盟金融城、保险创新综合示范区和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示范区建设,深入开展中马钦州产业园区金融创新试点。加快中国—东盟信息港重点项目建设,建成运营南宁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
推动“百技千企融东盟”专项行动,打造“数字丝绸之路”。高起点建设南宁临空经济示范区,加快打造南宁国际空港综合交通枢纽。全力争取和落实国家支持政策,推进防城港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建设。突出开放合作、改革创新、做实产业,加快百色、东兴、凭祥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深入实施向海经济三年行动计划。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