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沪科目前全称上海宽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由其前身更名而来。因为当时拥有一个上市“指标”,本着不浪费的原则,以上海异钢为主体于1992年3月27日在上交所上市,简称“当时主要是做钢管、金属波纹管以及金属型材等的生产、销售,最初控制股权的人为上海冶金控股集团。上市当年就拆股10股拆90股,股价从100多,一下子拆成了9块多。由于是指标上市,所以沪科并没有在长期资金市场大展拳脚的野心,可能仅仅是出于占坑的想法,所以,沪科在长期资金市场公司业绩良好,一直小打小闹,随波逐流,股价也没啥波澜。
1998年,上海第一钢铁集团受让上海冶金控股集团持有的全部股权,成为“异型钢管”第二任控制股权的人,并将上海异型钢管股份有限公司更名为“上海一钢异型钢管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随之变更为“一钢异型”。
2000年9月,非公有制企业南京斯威特集团收购上海第一钢铁集团持有公司25.45%的股权,成为“一钢异型”第三任控制股权的人,将上海一钢异型钢管股份有限公司更名为“上海宽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证券改名为“上海科技”。次年,“上海科技”设立江苏意源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和国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2家子公司,从钢管加工行业向IT行业转型,重点发展通信网络和集成电路产品,其经营效益也开始大幅提升。
2002-2003年,转型IT新业务的上海科技,受益于行业的快速的提升,公司效益再度提升,营收分别为9.8亿元、19.6亿元,通信网络和集成电路产品收入占主要经营业务收入比重达80%以上,而老本行异型钢管占比则不断下降,至2003年仅为7%。但公司实控人严晓群,这个斯威特神话的始作俑者不满足于经营企业,反而喜欢上了资本游戏。2003年开始,控制股权的人南京斯威特集团及其关联公司开始占用“上海科技”资金,在长期资金市场的频繁动作,其实都是为了进行资金挪移,填补占款“黑洞”。上海科技在大股东斯威特的资本游戏中被拿来辗转腾挪,到2006年8月其占用资金高达6亿元,最终由于多家银行债务到期,南京斯威特集团无力清偿债务,其持有的“上海科技”股权因此被司法冻结并拍卖。
2008年10月,当时*ST沪科(600608)第一大股东南京斯威特集团有限公司所持限售流通股1550万股由第二大股东无锡万方拍得,合1.17元/股。(无锡万方由南京万方更名而来,原为*ST沪科第二大股东,持有公司限售流通股2738万股,持股票比例8.32%,与斯威特集团的控股比例8.52%仅差之毫厘。其背后实控人无锡国联是投资性公司),成交以后,二股东摇身一变成为大股东,累计持有公司股份4288万股,占总股本的13.04%。斯威特集团仍持有公司股份1251万股成为二股东,然而新大股东也没有玩转上市公司,倒是把自己的股票玩没了。
2010年初,云南地产大佬史佩欣通过两次参加拍卖,分别以 4.82元 /股和6.46元∕股的价格,从斯威特集团和无锡万方手中获得共计2801万股ST沪科,斥资逾1.6亿元,一跃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其控股无非就是想把部分资产注入到上市公司。但由于很快地产业宏观调控,使得其计划搁浅。无奈史佩欣引入昆明交投。
2012年,原本史佩欣希望将所持的股权全部以6.82元/股的价格转让给了昆明交投,但由于股权都司法冻结而需进行公开拍卖,为了让早已洽谈多时的昆明交投顺利接手,拍卖行几乎是为昆明交投“量身定做”了拍卖规则。但是,还是出了意外,中途杀出昆明产投(一字之差)以6.66元/股价格截胡了1590万股的ST沪科的股票,从而持股超过5%成为第二大股东,而昆明交投拍下另外的1211万股股票,持股数量达到12%成为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昆明交投也不含糊,接手ST沪科后立马发布重组预案,在置出部分资产的同时增发购入预估值为17亿元的昆明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公司全部股权。2013年5月14日,证监会审核未通过,重组失败。
2013年开始,*ST沪科不得不开始通过出售旗下资产进行保壳。期间昆明交投又陆续筹划两次重大资产重组,都无疾而终。
2019年,入主ST沪科7年后 昆明交投再次推动ST沪科重组,拟13亿买昆明交投旗下资产昆交投供应链公司,业务主要涉及有色金属、农产品、化工产品及煤炭等大宗商品的供应链管理服务。然而突如其来的疫情,还是让ST沪科上述重组事宜难有新进展。2021年6月10日,沪科不得不终止重组,又一次重组失败。
自从2006年带帽以来,ST沪科基本上这17年就在忙活在重组-失败-保壳-再重组-再失败-再保壳的圈子里。就算驴拉磨,17年,这驴也得累死了吧,磨也得包浆了吧。
2023年12月,ST沪科公告称控制股权的人昆明交投拟将其所持有的约3949万股ST沪科股份(占总股本的12.01%)以4.38元/股的价格转让给滇域控股,本次转让是在同一实际控制人昆明国资委控制的不同主体之间进行,不触及要约收购。
经过此次股权转让,原公司二股东昆明产投除直接持有公司6.32%股份外,还将通过滇域控股间接持有公司12.01%股份。本次权益变更不会导致公司实际控制人发生明显的变化,但二股东从十多年前的截胡开始,终于正式上位成为第一大股东。
*ST沪科重组是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此次大股东收拢股权肯定是要有所动作的,要么注入资产要么重组,当然还是注入资产为主(因为国资嘛),但是,鉴于国资的这种求稳定且审批繁多,从而使得整一个完整的过程无限拉长,时间太长,不可控因素就特别多,环境一变,今天还是鼓励的产业,明天可能就是过剩产能。
1.昆明交投这十几年别的大事没干成,倒是把ST沪科这口锅洗刷的特别干净,ST沪科目前已成为昆明国资委手里的一个净壳,无重大诉讼、无重大债务纠纷,无股权纠纷的净壳,。
2.昆明交投和昆明产投接手沪科时的成本大概是6.8元/股,合计持股18%,十多年了,虽然国资不在意持股成本,但是还应该要考虑个国有资产增值保值的问题,甚至国有资产流失问题。
3.牛散吴鸣宵持有1049万股,拿了16年了,算上补交股改的对价资金持股成本在4.2元。(我是线年)
4.与昆交投旗下毫无亮点的资产相比,昆产投旗下资产无疑更丰富,更有故事可讲,可以健康,可以科技,即使没有,作为产业投资人也可以每时每刻对接相关资产,所以,此次注入沪科的资产应该更有前景。不过,不用着急,国资一般要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