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物理实验室,我们来到加强实验室,这里技术人员的工作就是在橡胶的基础上,实验很多材料,叠加在“橡胶制品”上面,以保证它能在高强度的使用中保持稳定性。
除了研发胶料的物理实验室和研发加强层的加强实验室外,对胎面胶块的设计等工作也是一款轮胎研发的重中之重,不过由于一些原因的限制,这部分流程并没有开放给我们参观。
没有一款轮胎是只需要一次研发就量产的,在轮胎方案对应的测试胎被制作出来后,需要反复地测试和优化,这次我们也看到了测试流程中的一些内容,其中就有我们感兴趣的胎噪部分。
你是否思考过一个问题:胎噪到底是从哪来的?其实,胎噪的来源主要有两个,第一个很多人可能都能想到:是来自于花纹块与花纹块之间的沟壑;而第二点我之前也没想到:即轮胎本身就是一个“气球”,当你用棒子敲击轮胎时,会造成轮胎内部空气流动,就像打鼓一样,实际路面上的突起就等于“鼓锤”,会敲打轮胎发生噪音。
这两年出现的“静音棉轮胎”实际上的意思就是在轮胎的内部加了一层材料,可以阻止空气在轮胎内的流动,由此减少“打鼓”产生的噪音。
如果是花纹块需要改进,技术人员就要着手从胶块的纹理、形状以及角度做调整了,所以在很多量产轮胎上,每一块花纹都是不一样。并且,同样的设计放在不一样的尺寸的轮胎上效果可能截然不同,都有必要进行逐一测试。
由于天气和时间原因,我们没办法完整地看完一款轮胎的在这片场地的路试流程,比较可惜。并且到此为止,在固特异卢森堡创新研发中心一天的行程也要结束了。
一款轮胎从立项到量产需要5年的时间,需要开发和测试工作反复交替进行,为的首先是保障绝对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其次,还要依据需求权衡性能之间的此消彼长,在胶料、加强、胎噪等等环节,“取舍”似乎是研发中的关键词。保时捷911的轮胎性能足够优秀,但它可能比你费油,还对使用环境有更加高的要求,它不适合你。更多成本能让综合得分更高,但永远没十全十美,看上去像极了人生。(图/文 汽车之家 郑旭)